八教程网知识的定义是什么,知识指的是什么,百科知识大全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衡水学子一句“土猪拱白菜”,为什么显得如此刺耳

admin 2021-06-04 最新资讯 评论

  如果不是“猪拱白菜”的比喻,衡水那位高三学生的演讲,或许不会掀起这么大的波澜。

  高考前夕播出的这段演讲,带着“衡水学霸”的标签,背后意味的苦读、奋斗、全力一战,按照惯例该是一管不错的鸡血。

  他说“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说“努力活成曾被寄予厚望的样子”;

  甚至还以“穷人家孩子”的身份,为“富人家孩子”说了两句话:“谁说他们就只是不知进取、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他们往往比你更努力。”

  然而流量只选中了这一句:“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一个不太体面的比喻,让这个高三学生被推上风口浪尖。

衡水学子一句“土猪拱白菜”,为什么显得如此刺耳

  我渴望离开老家,走出乡村,去坐飞机、进写字楼,去旅行、拍照,跟会弹琴懂加缪工作还很好的男青年谈恋爱。

  给厨房装上抽油烟机,学会在家里开红酒煎牛排。

  我在书里电视里看到的人和事,老家都没有。所以我要考大学,去大城市。

  我的梦想跟“拱白菜”没什么差别,说起来一点都不优雅,不体面。

衡水学子一句“土猪拱白菜”,为什么显得如此刺耳

  学校的老师,家里的长辈,没人觉得考大学的功利心有什么问题。

  大人们是这样想的,小孩子是这样被教育的。

  考上好大学可以重写命运,改变一切,当然也可以改变婚恋的选择权。

  它是宏大命运中的其中一个细节,对普通人来说,它比起职业前景、收入天花板、兴趣圈层这些细节,还显得更具体一些。

  他们对“拱白菜”在性别议题中的侮辱意味并不敏感,看完整场演讲,这句话更像是(自以为)接地气版的“鸿鹄之志”。

  北上广深之外,遍地都是笃信高考可以改命的普通人。

  但在如今,呐喊这种要改命的野心,表达自己功利的欲望,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

  这个学生在演讲中把穷与富的参差喊出来,收获的不再是十年前的感动。

  而是主持人口中评价的“炫耀苦难”。

衡水学子一句“土猪拱白菜”,为什么显得如此刺耳

  最有趣的是,这场演讲发生在综艺节目上。

  请什么嘉宾、需要什么样的稿子,在上台之前就经过无数考量。

  这个学生拿着一份经过数道审核的演讲稿,来为自己和同学们“高考机器”的质疑正名。

  整场演讲是一个复杂的产物:

  他背诵的梦想,是小城人家的现实期望,是衡水模式的动力和目标;他起承转合、呼喊催泪的演讲技巧,是多年来屡试不爽的鸡血模板;

  他对大城市的畅想和“拱白菜”的决心,是这个社会能给做题家提供的真实奖励;

  他用力地展现从自卑到自信,从怀疑到坚定的神情,供镜头选用。

  十年前,这叫做“慷慨激昂、热血励志”,如今换了天地,人们只看见“咬牙切齿、充满仇恨”。

衡水学子一句“土猪拱白菜”,为什么显得如此刺耳

  “我不甘心当农村人,我要去大城市发展,人家有的我也要有”,这梦想毫无新意,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为什么偏偏这次不灵了?

  或许不是他的欲望本身有什么问题,也不是“拱白菜”的比喻有多让人膈应。

  而是这个时代,不再接受这种“不够体面”的姿态。

  02

  “做题家改命”的故事,

  以前叫“乡下人进城”

  有人评论说,这孩子代表的是小地方的仇恨教育。

  恨人有笑人无,穷生奸猾富养良心,总之是小人心态。

  没人否定他说的是事实,小地方的学校“两间屋子三个年级”,“英语老师是语文老师客串的”,“你连火车票都不会自己买,人家已经跟父母坐上了出国的航班”。

  否定的是他对这种差异表露出来的不甘心。

衡水学子一句“土猪拱白菜”,为什么显得如此刺耳

  大城市舆论场,对小地方来的人一直有种默契的凝视。

  奋斗可以,但要优雅地奋斗。

  用体面人听得懂的方式说话,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努力,欲望可以有,但要知道分寸。

  不能小家子气,不能面目狰狞,不能念叨出身不公,自怜自艾。

  更不能太有攻击性,像《人民的名义》里祁同伟那样喊着想胜天半子。

衡水学子一句“土猪拱白菜”,为什么显得如此刺耳

  祁同伟这样的人,当年统称山窝里飞出来的凤凰男,标签是薄情寡义,心狠手辣。

  现在山窝消失,小镇崛起,对做题家的评价则是成绩好见识低,除了死读书没有别的长处。

  山窝和小镇,在庞大的城市面前区别不大。

  对他们的调侃、嘲讽和防备,这么多年也没什么变化。

  许多年前,《山城棒棒军》里有这么一幕,城里的出租车司机在闹市出了小意外,推开车门就揪住了路边的棒棒。

  “就是你们这些傻农民进了城,把马路堵得满满当当的,开起车好费力,不然怎么会出事?”

衡水学子一句“土猪拱白菜”,为什么显得如此刺耳

  乡下人进城,开始只是“搞乱了城市卫生,污染了市容市貌”。

  后来就进化成了“堵满我们的马路”“塞满我们的医院”“抬高我们的房价”。

  本质上,是没有人愿意被外来者分走资源。

  资源是城市优越感的来源,哪怕并不是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

  《美丽新世界》里的金芳,自己都穷得一塌糊涂,但因为城里人的身份,也有底气瞧不上乡下来的宝根。

  就算她没享受过,至少也比宝根见过更多世面。

衡水学子一句“土猪拱白菜”,为什么显得如此刺耳

  反过来,小地方的匮乏大家都心知肚明。

  在相距甚远的时候,愿意给偏远山村的孩子捐款捐物,呼吁改善他们的生存和学习环境。

  一旦他们考上大学,要在城市里找工作谈恋爱了,就成了避之不及的凤凰男扶弟魔。

  人对弱者的善意是有限的,往往只够提供给少部分不会冒犯自己、不会威胁自己的人。

衡水学子一句“土猪拱白菜”,为什么显得如此刺耳

  03

  谁来教教穷人,

  奋斗该用什么姿态?

  就在衡水中学生演讲引发热议的同一时期,北大数学系学神韦东奕拿着馒头矿泉水接受采访的视频也火了。

  视频中,他穿着朴素,对学术心无旁骛,对自己那些惊人的荣誉轻描淡写。

  在韦神身上,大家好像看到了年轻人体面奋斗的范本。

  足够低调安静,为集体争了很多很厉害的光,却始终淡泊质朴,没有世俗的欲望。

  衡水张同学也是学霸,但他还没有韦神的成就,也不符合这种“体面奋斗”的想象。

  目标不够遥远而伟大,不是搞学术做研究,只想进城改命,成为一个世俗意义上成功的城里人。

  最后在舆论场里,崇敬的目光追逐韦神,讽刺与傲慢投向衡水中学生。

衡水学子一句“土猪拱白菜”,为什么显得如此刺耳

  衡水学霸后来都去哪里了?

  也许其中也有韦神这样的人。但暴露在大众面前的,是短视频里奔波在各个中学分享高考经验、挂着名校招牌在教育机构里卖课的那一批。

  曾经是万众瞩目的状元,却没有像课本上写的一样,投身于更伟大的事业。

  反而来跟普通人挤在一起,抢996的offer,做贩卖焦虑的生意。

  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充满鄙夷,“读书那么厉害,还不是个俗人。”

  可是又凭什么要求他们体面、优雅、不世俗呢。

衡水学子一句“土猪拱白菜”,为什么显得如此刺耳

  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原本就是小镇学子读书奋进的动力,是家长送他们进学校、老师教他们写应试作文的原因。

  指责他们目光短浅、着急忙慌,没人聊一聊他演讲前半部分讲述的富孩子和穷孩子的差距,乡下学校和多媒体教室的差距。

  那些东西不是没人听见,他们听到了,然后总结为“贩卖苦难”。

  《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头那句话曾被无数人引用:“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记住,不是人人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条件。”

  也总是在这种争吵里无数次被忽略。

  说实话,我想象不出来小镇青年考大学的时候,应该抱有一份怎样体面的理想。

  不去想好工作高薪水,不想着买个大房子、好车子,找个好对象。

  那该想点什么好呢?

  想着以后回家啃老,让爸妈出钱结婚,保持自我圣洁的灵魂;

  还是想着去县城那为数不多的编制里争得头破血流,找一份没走关系就永远不会晋升的工作?

  我考大学的时候反正是没有这么想。

衡水学子一句“土猪拱白菜”,为什么显得如此刺耳

  张同学在演讲里提到,他刚从乡下进城上学时,用家乡话自我介绍,惹得全班哄堂大笑。

  我觉得他的整场演讲,也是在说“家乡话”。

  “拱白菜”得不当比喻,用力的煽情,直白的功利心,都是来自小镇生态的家乡话。

  这种土话放到体面的互联网上,跟他幼时的自我介绍一样,惹来一场哄堂大笑。

Tags:

猜你喜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